那么,中国木窗走过了怎样的前世今生,木窗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,遇到了哪些瓶颈和挑战呢?我们不妨听听老边的亲身感言:
2008年,德国威力总经理刘向飞邀请我到烟台替他站台,也许是缘于我对木窗业的美好预期,结果引来了不少老板进入到木窗业。但实在是有些亏欠,这些参与者十年来的经营并不轻松,似乎中国木窗业的好日子始终没到来。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做木窗要是没点儿使命感,还真就别进来了,这是个好汉不爱干赖汉干不了的行业,制造的复杂度一点也不比造汽车更简单。今天,我还是要再“忽悠”大家一把,因为我真的认为这个行业的好形势来临了,中国木窗业未来可能会有十倍甚至二十倍的增长,真的需要大批有使命的企业家参与进来。
因此,我就拟定了一个这样的题目:我这样理解中国木窗业。当然,这种理解只能算是一家之言。
首先,任何事物都是有历史的,窗户也有如此。我有时想:是不是从人类历史的开端,有了人类就有了窗户呢?真实的历史虽然无法考证,我透过《圣经》做了一点纯属个人的猜测。根据圣经记载,在诺亚方舟以前,人的寿命可以达到900多岁。但是现在,人活百岁,就已经是很值得庆贺的事儿了。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导致如上差别呢?圣经上多处记载天上有水,我猜想那个时候整个地球是个被动式水包地球,任何辐射和有害物进入到地球的表面都是极其困难的,也就是说那时的地球表面环境与今天有着极大的不同。
那个时候的地球,可能不是用冬暖夏凉、风和日丽、舒适宜居就可以形容的,那是极端的适合人居,无法用语言可以表达,所以人类才能达到那样一个今人无法企及的寿命,那个时候人类也许并不需要房子,天当被地当床就好了。
大洪水之后,地球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变,有了寒暑更迭,有了二十四节气,因此人类不得不开始需要房子了。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以来,气候变化明显,出现了各种极端气候表现,这样人类所需要的房子就更加复杂更加耗能。房子耗能已经占据到人类总耗能的40%。
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窗户是建筑的眼睛。学建筑的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: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有室之用。有了房子,就需要有窗户。钱钟书这说: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;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。为什么要出去呢?为生计、为糊口,和饥饿作斗争;回到家中,透过窗户,我们可以看庭前花开花落,望天上云卷云舒。环境恶化导致需要房子,房子一定要有窗户,因为生命需要光。有了窗户,当人们站在窗前远望或凝思,也就让人类有了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甚至宇宙观,看起来人类四观都是源自于窗户观。
从石器时代的石头窗,到青铜器时代的青铜窗,很快,人类社会进行到了农业和手工业时代。人们发现,还是木头最容易加工。所以人类在远古时候,就经历过石、铜、木的阶段。我给它称为第一个阶段:石铜木时代。
进入到近现代,两次工业革命后在欧洲最早出现了钢窗,然后是铝窗、塑窗,后两者出现的先后并不是那么清晰。在中国,门窗的现代化进程始于1911年,到1925年就已经有一些产品出现了,到1949年已经有几十家钢窗作坊;一直到解放后,一直是钢窗和传统形式的木窗在起作用。这是第二阶段:钢铝塑时代。
遗憾的是,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以化石能源作为基础,排放了大量能源的同时,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更大的变化,生态遭到了破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