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的环保治理力度,明显是北方严过南方,特别是环京津冀地区尤为明显。但是今年,从江苏省颁布的《2018-2019秋冬季错峰生产方案》来看,其力度一点儿也不差。其方案指出,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,各地应对钢铁、建材、焦化、铸造、有色、化工等重点行业错峰生产。其中,2017年冬季PM2.5浓度超过60微克/立方米的城市(徐州、常州、淮安、扬州、镇江、泰州、宿迁市)减排50%以上;其余城市减排30%以上。
另有知情人士透露,11月将有200个环保组入驻江苏省,届时各重点企业都将有专门小组监督,限产力度或将从严。
这样看来,作为玻璃制造企业较为集中的江苏特别是苏州地区(昆山、吴江、常熟、新区等)将会成为环保治理的重灾区,玻璃的减产和限产将是个板上钉钉的事情,那么叠加天然气、重油、纯碱价格的一路飙升,特别是天然气增量气价格出现超过50%以上的涨幅,很多玻璃厂家已经开始亏损,特别是今年新投产的高端线。成本压力支撑下的玻璃价格,在年末这两个月一定会是易涨难跌。或许,在成本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,很多到期生产线会提前考虑放水停产,则整个市场供应情况届时会发生根本改变。近没有出现大幅价格上涨,主要是各厂家缺少一定的市场互动。
从需求端看,冬季暂停施工会对北方的玻璃需求有一定的抑制,但在南方不存在这样的问题。在中美贸易战和国家频频放水救市的节奏下,房地产业不会出现明显下滑,只会在不同城市间形成较为明显的分化,人口流入型城市的房价仍会继续上涨,甚至一房难求。房产行情反映到玻璃行业,会有一个滞后效应,那么现在基本也该到时候了。同时,在稳经济保民生的大背景下,今年北方对于加工厂的环保限制出现了明显的松绑,加工量会好于去年。
而2016-2017年的经验告诉我们,11月之后,随着玻璃供给的减少,过去两年都出现了年底玻璃价格大幅上升,达到年内价格顶点的局面。那么可以预计的是,今年的11月份,原片玻璃价格也将会出现一个大概率的上涨局面。随着华东会议拟计划11月份在山东某厂家召开,华东区域年内的两个月将会形成一个各厂家价格协调共振、螺旋上升的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