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椌与漏窗
门椌在江南一带称之为“地穴”,其形式独蕴风采,只在墙上开洞,却不装门扉。门椌的边框一般满嵌清水磨砖,并且饰以各种形式的线脚,称为“门景”。门椌在 中式设计 建筑中常设在厅堂廊轩两侧,亦可接廊,成为廊轩的起始,也常因其辟于露天或半露天的墙垣上,成为一处诗意雅致的取框景,而使清雅偶得,妙趣自来。
“凡有观眺处筑斯,似避外隐内之义”。漏窗是中式传统建筑中窗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,其在墙上开出类似窗户的洞口,但并不安装窗扇的装饰方式。如洞口不设遮拦,而是取墙外之景以门空的方法建造,则为窗空,如果将洞口用砖、瓦片等物做成透空的图案或花纹,则为漏窗。漏窗之美,宛如墙上的立体画,以空寓虚,借物寄情,小中见大,引人入胜。透过半镂空的漏窗,一窗一景、一景一画,似隔非隔,似隐还现,端的是让人徒生春花秋月.....试想,什么也不做,只是依在窗前感受窗外竹影婆娑、流光明灭滴翠、花香呼之欲出,小廊曲折,绿意透窗而来,无限意境让人该是怎样的怦然心动呢。
房门与墙门
最典型的屋门莫过于南方官宦大户的宅门,俗称“将军门”。将军门的门扇为框档门,门体较大,用材颇多,在近乎刻板的对称中,如将军驾临般飒飒风姿,透露出威严凝重之气。
墙门指开墙为门,并在门之上用砖砌成枋,或者加斗棋,牌刻作为装饰。如在门的顶部覆盖瓦石,门侧修筑墙垛,便是“门楼”;墙门与“门楼”相似,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独立高出墙垣,而是完全依附墙体修筑而成。
长窗与半窗
长窗,又称“隔窗”,通长而落地,装于上槛与下槛之间。长窗由上夹宕板、窗芯、边条、中夹宕板、大夹宕板、下夹宕板六部分组成,所有的夹宕板都由木板填实,木板雕刻成各式图样。每扇夹樘和裙板上都精雕细刻有各式各样的图案,形成阴阳起伏的断面,雕饰的图案风格机趣活泼、柔顺秀丽,花纹多饰如意,静物、花草等,一草一木都有比较深刻的含义。
半窗又称短窗,小巧精雅,因其长度是长窗的半截,故而得名。窗外须是曲径通幽的后花园,有翠柳拂水,云影浮动,花木扶疏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致相衬。否则便全然没了意境,古人也留不下“绿窗人似花”、“竹摇轻影罩幽窗”的雅句。半窗一般装在厢房和书斋等地方,底部多半为矮墙,窗形极其细致精巧,紧靠着窗外的一定种植着芭蕉、绿竹或梅花等植物。如果读书读的闷了,便可以推开窗户,双手托腮,尽赏触手可得的绿意,感受墙外青山横黛色,门前流水带花香的美妙风景。如若是冬天逢上一场大雪则更妙,推窗便是一树暗香,朵朵梅花披带着雪花探出枝头,一幅轻扣窗棂的意境。就这样足不出户探出身子就可以与梅相亲,身边的景色便可以铺开笔墨,诗情浓浓的挥毫而就:“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”。“日暮诗成天游雪,与梅并作十分香”的好句。
横风窗
横风窗又名横披窗,是宽度大于高度的窗,因其外形像横放的窗户而得名。横风窗常是在有内走廊的厅堂类建筑的步柱位置。
地坪窗与半窗颇为相似,不同之处在于半窗是安装在土石建筑的墙上,而地坪窗则是安装在木质栏杆上面,通常在走廊等位置使用。《营造法式》对它的解释是:“地坪窗即法式之钩栏槛窗,窗下为栏杆,用于大厅次间廊柱之间,其式样构造与长窗相似,唯其长仅及长窗中央堂下之横头料底至窗顶。”